close

  63歲竹北售屋的劉焯江患有先天性腦癱,打出生那天起就一直癱瘓在床,相依為命的83歲高齡老母親梁蘇妹,挑起了照料癱瘓兒的重擔。
  在中山石岐鳳鳴社區,就有這樣一對特殊的母子。年過八旬高齡的梁蘇妹老人,日日為頭髮幾乎和自己同樣花白的兒子洗頭擦身喂飯。雖然歷經一個多甲子,但她融資始終不離不棄,無怨無悔,她用超常的堅強演繹著人世間母愛的偉大。
  ●撰文:南方二手製冰機日報記者 雷雨
  一股子倔洗碗機勁讓她不放棄
  早春的中山,和煦的陽光斜斜地餐飲設備撒下來,照耀在石岐區青雲路鳳鳴社區一排斑駁的老房子上,平添了幾分春天的暖意。
  83歲的梁蘇妹老人緩緩地推開門,迎面走了過來。“江媽,早上好!”志願者劉慧敏清脆地喚道。
  梁蘇妹笑著點點頭。她看上去有些瘦削,背微駝,皮膚略黑,但一頭灰白短髮梳得一絲不苟,透著一股子老年人特有的精氣神。
  走進裡屋,望著躺在床上背對自己的殘疾兒子,梁蘇妹露出了一臉慈愛。如今已經兒孫滿堂的她,本可以安享晚年,但她卻堅持要親自照顧因腦癱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兒子劉焯江。
  梁蘇妹是土生土長的石岐人,出生於1931年。1950年,梁蘇妹在和丈夫劉熾昌結婚一年後有了身孕。不料,在懷孕3個月的一天,梁蘇妹的右腿不慎被狗咬傷。接診的鄉村醫生竟然在她的腹部註射了狂犬病疫苗,這一針直接導致梁蘇產下的孩子和別的孩子“大不一樣”:他的手腳向內痙攣,老伸不直。醫生的診斷證明,小焯江患的是先天性腦癱,他無法治愈,將面臨終生殘疾。
  “如果不想被連累一輩子,還是儘早‘處理’了他吧。”有醫生這樣建議。但一股子倔勁兒,讓梁蘇妹下定決心,不管以後日子如何艱難,都不會放棄對焯江的養育和照料。
  在此後近10年的時間,梁蘇妹和丈夫先後又生育了四男一女。工作的辛勞,照顧孩子的操勞,生活條件的艱苦,時常讓梁蘇妹默默流淚。夫妻倆除了乾農活,也到鎮上的工廠做工,一家8口人的生活過得緊巴巴,但因有其他兒女幫忙一起看護焯江,這讓梁蘇妹省了不少心。
  常年悉心照料癱瘓兒
  最近二三十年,兒女們逐漸長大成家。7年前,老伴去世。青雲路的老屋就只剩下梁蘇妹和長期卧床的劉焯江兩人相依為命。
  梁蘇妹自打從工廠退休後,全部心思都放在劉焯江身上。退休以來,她每月2200元的退休金和兒子每個月400多元的補貼就是母子倆日常開支的所有來源。
  “江媽(指梁蘇妹)對自己沒什麼要求,但對兒子很用心。”志願者劉慧敏說。
  每天一大早,梁蘇妹趕到市場買菜,但她不敢走太久太遠,只能買一點肉和青菜,因為放心不下兒子。
  大小便、吃飯、洗澡、睡覺,這些常人看來十分簡單的事情,梁蘇妹都親自為兒子操持。在老伴沒去世前,梁蘇妹還要照顧這一對老小,有時真忙不過來。
  這幾年,梁蘇妹歲數大了,力氣大不如前,就聘請了兼職的護工,每月1300元。護工每天早晚各來一次,幫助劉焯江翻身、買藥,打掃衛生。“全職護工每月要2800元,開銷太大,而且,哪有我這個當媽的照顧細心。”梁蘇妹說。
  悉心照料癱瘓兒60多年,梁蘇妹從沒怨天尤人,她笑說想得開,不會不開心。“她是我的仔,我不照顧他,誰照顧他。”梁蘇妹毫不猶豫地說。
  志願者愛心接力幫扶
  十多年前,中山本地媒體報道了梁蘇妹與兒子的故事,引起了社會關註,這份母愛感動了無數人。
  也是從那時開始,一群青年志願者和社會熱心人士開始長達十多年的愛心接力幫扶。每月最少有兩撥人上門,最多時有五六個志願者,很多住得近的還會常常串門。中山青年志願者協會的志願者還專門建了一個QQ群,人手不夠了,就在群里喚一聲。
  志願者多是年輕人,一開始單身,後來漸漸成家有小孩,沒法堅持了,於是就有新的一撥接上。陪梁蘇妹聊家常,幫忙打掃衛生,一起過生日,不時送來糖果、米和油,每到志願者上門的日子,梁蘇妹家裡總是充盈著歡聲笑語。
  劉慧敏就是最近一年多新加入的志願者之一。這位年輕的媽媽在中山開了一家小公司,但她住得不遠,一有空就帶上兒子到梁婆婆家。過年時派利是,元宵節時一起煮湯圓,眼看梁婆婆手頭緊了,就在中山志願者協會幫她爭取資源。2010年,中山市重度貧困殘疾人援助計劃啟動,援助計劃一齣,志願者們首先想到梁婆婆,“每個月多200元,他們起碼可以吃得好一些。”
  梁蘇妹向記者打開一個記事本,上面密密麻麻記錄了這些年幫過她的志願者的名字和電話,他們是:賴焯賢,鄭琦韶,羅東,黃醫生,菜菜,達達,森記,大明,珍珍,永華……
  不過,一輩子都是老實人的梁蘇妹,也不愛老麻煩別人,“志願者都太年輕,他們也有自己的事情,我能做就自己多做一些。”
  在劉慧敏看來,梁蘇妹的言傳身教和開朗心態,就給她樹立了一個“做事、持家和當母親”的好榜樣。
  最讓劉慧敏唏噓不已的是,這兩年,梁蘇妹身體漸漸不如以前,雖然身體沒有大毛病,但低血壓、頭暈等毛病接踵而至。這位老母親本就需要人照顧,但她常常掛在嘴邊的竟然是,“不如讓我的兒子先走一步吧,要是我先走了,他怎麼辦?”
  ■愛的迴響
  學習董雲先進事跡
  廣工學子召開“時間去哪兒”主題班會
  上周,“背媽媽上學”的美麗女孩董雲向本報表達了自己的真實心境:希望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支付大學學費。為此,董雲所在學校廣東工業大學滿足她的願望,為她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。董雲的這種“知恩圖報”的好品行,也反映了絕大多數受資助者的現實心態,此舉再次引發了社會對董雲一家的深切關註,更在她所就讀的大學廣東工業大學掀起了一股學會感恩的熱潮。
  “時間都去哪兒了,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……”前日,在廣東工業大學龍洞校區的一間教室里,一支感傷的MV讓在場不少同學潸然淚下,他們伴隨著憂傷的旋律想起父母為自己日夜操勞而漸漸佝僂的身影。這是由該校管理學院會計專業5班和6班聯合召開的一次名為“時間去哪兒”的主題班會。
  班會以感恩父母為主題,播放了一段央視公益廣告,講述一位老年痴獃的爸爸不記得孩子的模樣,卻記得孩子愛吃餃子。緊接是讓同學們分享一件父母讓自己最感動的事。
  “董雲在緊張勞累的高三階段還要擠出時間無微不至地照顧媽媽,她性格中的堅韌,她對母親的孝順,她對時間的成功管理,都值得我們向她學習。”董雲的輔導員陳嘉老師說。
  組織班會的5班班長小金很感慨,他說:“剛來到大學時,就聽說了董雲的故事,本來以為只有在電視里才能看見的事,竟然活生生地發生在自己身邊,我打心眼裡被她的堅強所折服。”
  南方日報記者 賴競超
  ■對話
  “希望給兒子多申請一些補助”
  南方日報:照顧江叔這麼多年,您會不會覺得很辛苦?
  梁蘇妹:也沒辦法啊,自己的仔,我不照顧他,誰照顧他。
  南方日報:這麼多志願者上門,看得出,您和他們關係很好。
  梁蘇妹:他們一來我最開心,志願者都很有心,不是光靠一張嘴,是真的關心,把我當親人。
  南方日報:您還有什麼心愿嗎?
  梁蘇妹:我兒子本來有“低保”,拿了很多年。但不知為什麼,社區工作人員說我有退休工資,不符合條件,就減到每月只剩100多元。如果可能的話,希望多申請一些補助。因為要經常給兒子買藥,買清洗的器械,每個月光清洗用的碘酒和消毒藥物,都要300元,請護工平時也要花錢。我自己倒無所謂,能省一點就省一點。
  廣東省“關愛好人”
  基金捐款方式
  開戶行:中國銀行廣州農林下路支行
  戶名:廣東省宋慶齡基金會
  賬號:697757760206  (原標題:堅強母親63年如一日照顧腦癱兒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pilk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